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耕读传承三下乡】遇见雅安藏茶村
日期:2022-07-14 作者:

千年古道人马去,万世留香藏茶存

6月29日,为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藏茶的历史与文化。攀枝花学院“自律青春,耕读传承”实践小分队前往雅安市雨城区,分别参观了中国藏茶村和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藏茶村博物馆。据讲解员介绍,《四川通志》记载,早在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种茶蒙山,奠定了雅安“世界茶源”的历史地位。从此,生生不息、勤劳智慧的雅安人民为“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雅安藏茶就是浩瀚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而藏茶,类属黑茶,雅安是黑茶生产的鼻祖。西藏,不宜植茶而常需;雅安,嘉木遍野而质优;雨城,善做藏茶而特供,故享“藏茶之乡”美誉 。

茶马古道,因藏茶而生。茶马古道主要有川青道、川藏道、滇藏道等走向。川藏茶马古道起源最早,历史最久,易马最多,运输量最大,道路最遥远复杂。逶迤五千里的通天茶路,穿越崇山峻岭、沟壑险滩、锅庄茶塞,见证了背夫、马帮熙来攘往,把健康文明带上雪域高原。“康定锅庄”是茶马古道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是收购土产、设有客栈、货栈和商业中介为一体的特殊商业机构。茶马互市,因藏茶而兴。“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西南、西北地区汉民族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以茶马交易为中心的一种贸易制度,用茶换取马匹,使中原地区的不育马种或马种欠佳的地区得到众多种马资源,为优良马种创造了条件,为中华大地繁荣优质马群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茶马古道的存在,推动汉藏地区以茶易物、巩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千秋藏茶,汉藏亲情,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贸易纽带。

接着实践队来到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茶叶相关的科研工作。其科研工作主要是为了加强藏茶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实现藏茶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并且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创造科技成果,最大限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藏茶文化和品牌走向世界的同时,推进了互联网、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的设施齐全,配有全自动化的制茶车间,配有专业的茶叶研究化学实验室。制茶车间从进料到产品、产出全部采取无菌操作,哪怕其中的灰尘都是茶叶上的细小绒毛和打碎的茶粉。随后实践队来到了研究中心现代化的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内,实践队感到惊喜和兴奋,经常性做实验的实践队的成员与实验室里各类齐全的仪器设备和药剂产生了强烈共鸣。实践队不禁感叹道,原来茶学也可以做到这么细致和专业,茶学专业的研究生就是在这里进行新品茶的质检和研究工作。他们提取出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并研析其中的各类物质的含量如何会影响冲泡出的茶的风味和汤色。

研究中心的何春雷教授向实践队的成员介绍了目前雅安茶的发展趋势并骄傲地表示,研究所已经完善好一种藏茶速溶粉,速溶粉相比于传统茶叶,只需简单用开水冲泡,即可得到一杯色香味俱全的佳茗。用速溶粉冲泡不仅不会留有残渣,还非常简单便利,适用于现代的年轻人。何教授说道:茶叶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从饮用方式开始转变的,从最开始的煮,到后来的泡,再到现在较为流行的茶包,他相信自己的冲泡速溶茶粉能够有良好的市场,为人们带来新的饮茶方式和习惯。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通过现代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服务,提升藏茶产品的行业认知度,从而为四川藏茶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通过一天的参观学习。实践队进一步增强对茶马古道的了解,认识到茶马古道对中华民族团结具有启示意义,感受到茶马互市在当时人声鼎沸的繁荣场面。

(编审/张子萱)

攀枝花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农学院) 

 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  ICP备案号: 蜀ICP备05017906号-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