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谭康从海南跨越千里到攀枝花学院报到;
2020年9月,从攀枝花学院入伍北京丰台区;
2022年9月,从北京返校继续学业生涯;
2025年9月,他将再次收拾行囊踏上北京的路程,在中国农业大学开启新征程!
在青春的征程上,有人逐梦校园,有人挥洒沙场,而谭康都经历过,他曾身披戎装戍卫家国,如今又在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录取名单上,镌刻下自己的名字,完成从战士到硕士的惊艳转变。
“当兵什么感受?苦甜相伴”
昨日校园书生气,今朝军营铁骨铮。
谭康回想起在2019年在校期间的生活可谓“锦衣玉食”,七点半的闹钟缓缓响起,空气中早已弥漫着早餐的香气,三两个好友同行,在上课的路上谈笑风生,下课也有好友、学生活动放松身心。但好像总缺点什么…
他想,人生总需要磨砺,于是毅然决然选择入伍。
2020年初入军营,那钢铁烘炉般的环境,对于谭康而言,不啻于一场身心俱焚的淬炼。昔日的自由散漫,如同被狂风撕碎的云絮,取而代之的是纪律的磐石,严苛而冰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两年的军旅生活,730天个日日夜夜,每天6点不到尖锐刺耳的紧急集合哨划破宁静,开启漫长而煎熬的一天。烈日当空,汗水如注,浸透了衣衫,模糊了视线。踢正步,摆臂练习,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精准到位,反复操练,直至肌肉酸胀,几近麻木。教官严厉的目光,如同两把锋利的钢刀,时刻悬在头顶,任何一丝懈怠,都可能招致严厉的批评。身体疲惫但精神充实。
部队的生活就像一场暴风雨,洗礼着谭康稚嫩的灵魂;就像一把锉刀,打磨着他粗糙的棱角。然而,正是这些不适,铸就了他的坚韧与刚强,也孕育着未来从战士到硕士的蜕变。
“胜不骄,败不馁”
短短两年的军旅历程,谭康却遇到了“榜样”—班长,班长拥有专业技能、有责任有担当、为人细心周全,这些闪光点影响着谭康。他暗下决心也要变得优秀,成为“榜样”。
2022年,谭康返校就读大二,不同的是,他明确自己学习目标—考研,考回曾经训练的地方—北京!
两年军旅时光的使他从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大二学习阶段,他扎实专业课基础,为考研奠定。大三备考阶段,他制定自我学习计划书、任务执行表,合理分配学习时光并逐一落实;他隔绝干扰,专注自我提升,通过读书与健身,铸就强大的内心,以从容姿态应对考研路上的荆棘。
“我不说苦,我说我做到了”原来一小时有那么久,不止是做两道高数大题,原来黄昏到黑夜这么漫长,不止做三套高数选择题。当收到录取名单时,一切的辛苦都烟消云散。
他山之识,滋润新苗满芳园
对于心怀参军或考研梦想的学弟学妹们,谭康想说:参军,是踏入艰苦环境自我雕琢的征程,在那里,你会直面自己的渺小,唤醒内心深处的勇毅;考研,则是孤独却神圣的朝圣之旅,为梦想拼尽全力;参军后考研,既有现实的加分激励,又为理想插上翅膀,这条路无数人验证并取得成功。
谭康一直心怀对“三农” 事业的责任,而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与他的军旅情怀深深契合。他渴望在中农的高平台上汲取知识,回报社会,助力 “三农” 发展。
经此一程,从铁血战士到“研”途新锐,谭康用坚韧书写青春别样华章,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名心怀梦想、努力奋进的青年,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如今,他站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新起点上,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青春传奇,用他的行动诠释着一名退伍军人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编审/张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