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主题:阳光·青廉说——重温峥嵘岁月,共探三线廉洁精神
实践地点:攀枝花兰尖故事博物馆
实践人员:吕欢 王炎 张睿睿 张欣雨 唐鑫梅
近日,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农学院)青春生化助力团成员来到位于攀枝花的兰尖故事博物馆,开展以传承学习廉洁精神,讲述廉洁故事为主题的参观学习活动。
此活动旨在通过近距离感受三线建设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了解发生在身边土地上的真实事迹,让抽象的“廉洁”二字变得具体而生动,引发青年强烈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
作为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首批分馆,兰尖故事博物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与精神传承。它以“钢铁脊梁·家国情怀”为核心主题,精心打造了七大展区,珍藏着超过500件珍贵文物。这些饱经沧桑的物件——从泛黄的照片、磨损的日记本到沉甸甸却朴素的奖章、修了又修的工具——静静地安卧在展柜中。它们不仅是艰苦创业的见证,更是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时代丰碑。每一件展品都深深镌刻着那段筚路蓝缕、热血铸就的峥嵘岁月,无声诉说着建设者们在物质极度匮乏条件下依然坚守的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崇高风范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步入展馆,最引人驻足的是那座矿山实景沙盘。众人久久凝视,仿佛被拉回了那个激情燃烧、风清气正的年代。目光所及,仿佛看到当年意气风发的建设者们,在“七户人家一棵树”的极度荒凉与艰苦中,住着简陋的“干打垒”,吃着粗茶淡饭,穿着打补丁的工装,却以血肉之躯挑战自然极限。他们喊着号子,人拉肩扛,开山劈石,在近乎原始的条件下,硬是开启了这座钢铁之城的创业征程。展区内,一件件锈迹斑驳的钢钎、铁锤、矿灯,以及那些早已褪色却依然温润的生活老物件——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磨得发亮的行军壶、记录着公平分配的工分簿——都如同凝固的时光切片,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好人好马上三线”那代人的无私奉献、克勤克俭、公私分明的廉洁操守与无悔付出。在多媒体体验馆,现代科技手段将历史瞬间震撼重现。当模拟的“万吨大爆破”声光影像在眼前轰然展开,山崩地裂般的场景令人心潮澎湃。攀枝花从昔日“不毛之地”蜕变为今日“钒钛之都”的每一步,不仅浸透着难以想象的艰辛汗水,更闪耀着建设者们将国家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的智慧与责任担当。
回望历史,正是这些可敬的先辈们。他们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里,甘于清贫,坚守底线,凭借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赤子之心和钢铁般的顽强意志,以无私无畏、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克服了难以计数的艰难险阻。他们不仅用双手在荒山野岭中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钢城,更以其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浩然正气,在工业脊梁上,铭刻下了属于攀枝花的、永载史册的奋斗奇迹与廉洁丰碑。
(编辑/张子萱;审核/巩元勇)